污水处理是解决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在污水处理的全流程中,需严格遵循一系列科学原则,以实现 “高效去污、节能降耗、环保安全、资源循环” 的综合目标。
污水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差异极大,如生活污水以有机物、悬浮物为主,工业废水可能含高盐、高毒物质,且不同排放 / 回用标准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因此,污水处理需遵循 “分级处理、循序渐进” 的原则,通过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的阶梯式流程,逐步去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最终实现水质达标。
一级处理(物理处理)
作为污水处理的 “预处理阶段”,核心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漂浮物及部分胶体物质,降低后续处理的负荷。主要工艺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一级处理后水质仍较差,无法直接排放,需进入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
是污水处理的 “核心阶段”,主要通过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的代谢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 BOD,同时去除部分悬浮物和氮磷。该阶段能将污水中 90% 以上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的 CO₂和 H₂O,使水质显著改善,是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 “标配流程”。常见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二级处理后,污水通常可达到二级或一级 B 排放标准,适用于排入水体功能较低的水域。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作为污水处理 “进阶处理阶段”,针对二级处理后仍未达标的污染物,如氮磷、微量有机物、色度、浊度等,通过物理化学或高级生物方法进一步净化,使水质满足一级 A 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如工业循环水、市政杂用。主要工艺包括过滤、消毒、脱氮除磷、高级氧化。三级污水处理需根据具体水质目标选择性采用,成本相对较高,通常用于对水质要求严格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