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毒素污染粮谷的情况在全球普遍存在,检出率和检出量相对较高。呕吐毒素主体成分为DON(deoxynivalenol,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呕吐毒素主要来自镰刀菌属,尤其是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
呕吐毒素主要污染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呕吐毒素对粮谷类的污染状况与产毒菌株、温度、湿度、通风和日照等因素有关。这种真菌大多在低温、潮湿和收割季节,在谷物庄稼中慢慢生长,一般在大麦、小麦、玉米、燕麦中浓度较高,在黑麦、高粱、大米中浓度较低。
当人摄入了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由于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中粮谷比例较高,使得呕吐毒素的危害更为突出。
各国高度重视谷物及制品中呕吐毒素的控制,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限量值制定是基于严格的毒理学评价和科学的风险评估等研究过程。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谷物及谷物制品中(包括玉米、玉米面、大麦、小麦、麦片和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限量要求为1000 μg/kg。
呕吐毒素的防治首先是防止霉菌的产生,而防霉关键在于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选育和培养抗霉菌的饲料作物品种、选择适当的种植或收获技术、注意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添加防霉剂等。但需注意的是,使用防霉剂无法去除饲料原料中已存在的霉菌毒素,添加防霉剂只是预防作用,所以饲料的脱毒也是必要的一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