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一旦开封,油脂便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从而加速其自动氧化酸败的进程。开封时间越长,油脂氧化酸败的程度通常也越大。油脂氧化酸败不仅会导致风味变差(产生所谓的“哈喇味”),更重要的是,其相关质量指标也可能超出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例如,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及氧化速率的直观指标,若超标则意味着油脂品质下降。
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植物油,可能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有害氧化产物以及过量的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已被证实与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衰老加速以及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当然了,实际上单纯存放带来的过氧化值超标,不等于说会对身体带来多少的危害。
那么,一瓶植物油开封后,最好在多少天内吃完才能避免油脂过度氧化酸败呢?一项研究专门探讨了实际家庭用油环境中,不同种类和包装规格的瓶装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酸败情况。研究主要监测了两个关键指标:酸价(反映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和过氧化值。
研究人员以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中规定的酸价(≤ 3.0 mg/g)和过氧化值(≤ 0.25 g/100g )上限标准,监测了植物油开封后63天内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开封次数的增加和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延长,所有植物油的过氧化值都在实验后期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在63天的观察期内,所有测试油样的过氧化值均超过了国家标准。超标程度受植物油种类的影响较大,这与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密切相关。通常不饱和程度越高的油脂越容易氧化,如亚麻籽油。
与过氧化值相比,所有油样的酸价在开封63天内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无论大小包装,开封后的植物油都应拧紧瓶盖,存放在阴凉、避光、干燥处,远离热源。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油品状态,如果发现颜色明显变深、出现哈喇味或沉淀物增多,即使仍在建议食用期内,也应停止食用。购买食用油时,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