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按功能划分为五类,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水质限值和适用场景。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类与要求
1.水域功能分类
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质要求高,污染物限值最低。
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适用于高标准的饮用水源保护。
Ⅲ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渔业水域及游泳区,水质要求适中。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及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限值较宽松。
Ⅴ类: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水域,限值高。
2.核心监测指标
地表水标准规定了24项基本检测项目(如pH、溶解氧、COD、氨氮、总磷等),并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补充了5项指标和80项特定项目(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评价的关键指标,需符合HJ3772019对在线监测仪的技术要求。
水质在线监测仪的关键技术与设备选型
1.多参数监测能力
常规五参数:溶解氧、pH、电导率、浊度、温度是基础监测项;
扩展指标:COD、氨氮、总磷、总氮等参数,覆盖GB38382002基本项目;
2.设备技术特点
自动化与智能维护:COD在线分析仪具备在线清洗和自动标定功能,减少因悬浮物沉积导致的误差,维护周期为每月一次。且支持断电自动排空、清洗管路和质控核查,保障数据可靠性。
环境适应性:设备需满足IP55防护等级,且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实现远程监控。
地表水监测设备应用分析
1.系统配置
固定式监测站:适用于地表水长期连续监测,可以利用水质信息管理平台,覆盖多项指标,支持污染预警和事故报警。
浮标式/移动式设备:适合水库、河道等场景。
2.数据管理与质控
需遵循《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采用标准分析方法(如GB/T5750),并通过质控仪实现标样核查、加标回收测试等,确保数据准确性。
3.应用场景示例
饮用水源地:需重点关注地表水Ⅱ类水域的微生物(如大肠菌群)和毒性物质监测。
工业区与农业区:地表水Ⅳ类、Ⅴ类水体可侧重COD、总氮、总磷等富营养化指标,搭配低成本移动式设备实现广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