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水质监测是确保游泳者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多项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定期检测。本篇主要介绍一下泳池水质监测核心指标与标准范围。
一、泳池水质监测核心指标
1.游离余氯(Free Chlorine)
泳池水质标准值:0.3~1.0 mg/L(国内标准);WHO建议1~3 mg/L。
作用:杀灭细菌、病毒。
注意:过高会刺激皮肤,过低则消毒不足。
2.pH值
泳池水质标准范围:7.2~7.8(最佳7.4~7.6)。
影响:pH过高降低氯的消毒效果,过低腐蚀设备并刺激眼睛。
3.浑浊度(Turbidity)
泳池水质标准:≤1 NTU(国际标准)。
意义:反映水体清澈度,过高可能隐藏病原体。
4.总碱度(Total Alkalinity)
泳池水质范围:60~200 mg/L(以CaCO₃计)。
作用:稳定pH值,防止波动。
5.氰尿酸(Cyanuric Acid)
泳池水质限值:≤50 mg/L(室外池需控制,过高会抑制氯活性)。
6.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200 CFU/mL。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100mL。
隐孢子虫&贾第虫(需特殊过滤或紫外处理)。
7.氧化还原电位(ORP):≥650 mV(反映消毒能力)。
8.尿素:≤3.5 mg/L(国内标准,指示人体污染)。
9.重金属(如铁、铜)和 溶解性总固体(TDS):定期检测防止累积。
二、泳池水质监测频率
泳池水质检测常规指标(余氯、pH):每2小时1次(开放期间高频检测)。
泳池水质微生物:每周1~2次。
全面泳池水质分析:每月1次(包括重金属、氰尿酸等)。
通过系统监测和及时调整,可确保泳池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如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保障游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