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总氮等于氨氮、有机氮与硝态氮的和,在实际的实验中往往达不到理论上的结果,部分样品会存在氨氮 ≥ 总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倒挂的情况,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如果是在线数据的话,考虑下方法误差、设备信号响应值,自己设备的维护情况(试剂、纯水、标准样品和标定情况)。如果是化验室的数据,就考虑下化验员的操作习惯、周围环境的干扰因素、样品的处理等环节,如果无法找到原因,就在相同的操作下带入标准样品一起核查。
有效降低水体氨氮含量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监测与管理
定期监测:对水体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氨氮的含量和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源头控制: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养殖业废水等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减少氨氮的输入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物理方法
换水:通过换入优质水源来稀释氨氮,建议每天换水30%~50%。这是一种较为直接且快速的方法,但需要有充足的优质水源。
调节pH值:通过加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将水体的pH值提高,可以将氨氮转化为不溶于水的氨气,从而降低氨氮的浓度。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材料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吸附去除。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迅速吸附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
三、化学方法
化学氧化:使用臭氧、次氯酸钠、过硫酸钾等化学物质氧化氨氮。例如,次氯酸钠氧化法每吨污水中添加约1公斤次氯酸钠,混合搅拌约1小时后,氨氮浓度可显著降低。
MAP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AP)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通过向废水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磷盐和镁盐,当条件适宜时,生成MAP沉淀,从而去除氨氮。
使用化学剂:如氨氮去除剂、生石灰等,这些化学剂能够与氨氮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沉淀、中和、氧化,达到降低氨氮含量的目的。
四、生物方法
生物法:利用好氧、厌氧等微生物降解氨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降解掉水中大部分的氨氮。一般处理工艺包括生物接触氧化、硝化/反硝化等方式。也可以添加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制剂,如硝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等,帮助分解氨氮。
植物吸收法:将富含氨氮的水体引入植物池或人工湿地,通过根系吸收和作用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和无害物质,达到减少氨氮含量的目的。
五、其他方法
加氧增氧法: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可以有效降低氨氮的浓度。可以通过增设曝气装置或喷氧装置,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促进氨氮的氧化分解。
换热法:利用水体之间的温差,通过换热器的方式分离氨氮,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综上所述,有效降低水体氨氮含量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加强监测与管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加强源头控制和管理,以实现水质的持续改善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