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是供水系统靠近老百姓的最终端,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老百姓的体验感。二次供水运营管理,除了存在的噪音扰民、水质异常、水压波动及能耗高等四大类问题之外,还存在日常管理难度大、风险识别不及时、外部干扰不确定性等问题,是管网运营的重点难点,需从设计、施工、运营全环节,日常管理全链条,全面提升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整体提升供水服务品质,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和体验感。
1.二次供水有哪些水质问题?
水质问题主要涉及微生物、重金属含量以及消毒指标等方面。微生物方面主要关注感官指标,如浊度和色度;重金属指标需严格控制,主要是铁、锰;消毒指标涉及余氯等;同时,水中可能会出现气泡,引发水发白,主要是排气不畅原因导致。水发蓝主要是室内管道倒流问题引发,也不容忽视。例如,连接马桶的更管道未安装止回阀,易引发水的倒流。主要是系统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相关问题的发生。
二次供水中,当水池(箱)的水龄过长时,余氯易衰减,微生物易繁殖,浊度会上升。此外,水池(箱)如果为设置导流设施,易形成死水区,再加之进水水质如果下降,这些不利因素叠加,会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的风险。同时,还会受极端天气影响,更增加了水质异常的不确定性,为此,我们的解决措施主要围绕强化风险识别与管控,分级分类建立台账,并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等开展工作,并借助数字赋能手段,提升管理效能。
2.二次供水运营建议
(1) 标准先行。聚焦内在和外在潜在风险,针对二次供水全环节、管理全链条,因地制宜建标准;
(2) 示范与推广。分级分类建设可借鉴、可复制的标准化泵房,在工程建设、日常运营等方面,树立标杆,少走弯路。
(3) 专业化管理。管理团队专业化,管理手段数字化。AI+业务场景管理二次供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