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砷地下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长期饮用高砷水会引起皮肤角质化、皮肤癌、内脏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其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中国的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环境下的内陆盆地和湿润环境下的河流三角洲的冲-湖积相含水层中,处于中性至弱碱性和强还原环境,水中砷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且以As(III)为主要形态。我国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机理是有机质和原生微生物作用下的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碱性环境、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长期的水-岩相互作用和缓慢的地下水流速促进了地下水中的As不断迁移和富集。
不同形态的砷的毒性存在明显差异,As(III)的毒性远远超过As(V),而As(V)被认为比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的毒性更强。进入人体的无机砷通过甲基化(解毒)和还原(激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代谢,并由一系列甲基转移酶和还原酶催化。
目前,高砷地下水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技术、膜过滤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纳米复合材料吸附技术、电化学技术等。上述各修复方法都还有一定的局限,亟待开发具有更强砷去除性能和可持续性的处理材料和技术手段,未来在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早日解决饮水型砷中毒这一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