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DB61/T1571-2022)正式实施,此项标准规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措施,并按不同地域提出了推荐处置方式,明确了污泥处置过程中的污染控制要求,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持。一起来看看详细解读吧。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指在城镇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池砂砾,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必然产物。污泥中含有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致病物质,铜、铅、铬等重金属,以及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置,易造成二次污染。由于长期以来重废水处理、轻污泥处理处置,致使污泥处置技术滞后。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适用哪些范围?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以及竣工验收和环境影响评价。
不适用于各类工业污泥。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规定了哪些内容?
一是规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五种污泥处理和四种处置技术要求;
二是针对不同地域提出了污泥推荐处置方式;
三是明确了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运行环境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选择污泥处置方式应遵循三项原则
一是应遵循“资源化利用和焚烧为主,填埋辅助”的原则,综合考虑污泥产量、泥质特征、地理位置、污泥转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处置方式。
二是污泥处置应符合地区污泥处理处置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并与环境卫生、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协调。
三是根据污泥处置方式,选择相应的污泥处理技术。如污泥采用土地利用处置时,宜选择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处理技术;采用焚烧处置时,宜选择热干化等处理技术;采用建材利用处置时,宜选择热干化、石灰稳定等处理技术;采用填埋处置时,宜选择浓缩脱水、热干化、石灰稳定等处理技术。
污泥处理相关注意事项
一是污泥所在地附近具有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的,宜采用土地利用的方式,如土壤修复及改良。
二是污泥所在地附近具有热电厂或垃圾焚烧厂的,宜采用焚烧。
三是污泥所在地附近具有水泥厂、砖厂的,宜采用建材利用。
四是污泥所在地附近具有卫生填埋场的,宜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土添加料。
五是污泥所在地土地资源匮乏时,宜采用焚烧或建材利用。
污泥土地利用的方式具体有哪些?
本标准中污泥土地利用的方式包括园林绿化、林地利用、土壤修复及改良。污泥土地利用前,污泥处置单位应对污泥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施用量越大,监测频率越高。同时应对施用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背景值进行监测。污泥土地利用后,污泥处置单位应定期对施用污泥后的土壤、地下水进行监测,对植物生长状况进行观测。监测和观测记录应保存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