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疫情多点散发前,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就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要做好运维保障应急预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多次组织相关地市与运维人员进行演练,找准可能存在的难点与堵点,细化完善方案,确保方案能用、管用,成为“战时”的运维宝典。疫情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日调度机制,每日绘制疫区运维动态地图,摸清摸准各区域运维情况,加强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协调,科学调度运维力量与资源,建立“立足自身、相互驰援”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保运维”与“保安全”同步推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地生态环境部门在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的同时,全力做好涉疫企业污水废水排放自行监测检查和指导。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组建涉疫监测组,奔赴第一线,实地查看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调度汇总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自行监测工作,据初步统计,疫情以来,上海市45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粪大肠菌群均未出现超标现象,出水消毒工作效果明显。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先后两次紧急采购现场余氯试剂检测盒分发各地,支援各地涉疫监测工作。吉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4所市区方舱医院、20个集中隔离场所排放废水开展余氯监测。
甘肃省甘南州生态环境局成立临时党员突击队,刘红卫、石理宏、韩晓婷等三位同志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作风,奔赴处在高原的5个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余氯和生物毒性等项目现场加密监测工作,为甘南各族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驾护航。
无论是国家网还是地方网管理,都始终高度重视监测质控管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结合不同地区疫情形势,设置多种管理模式,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针对吉林、上海等疫情高发地区,探索开展远程检查,及时启动32个断面的网络平台检查,通过视频检查、工单核对等方式加大不规范问题的检查力度。
湖南省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发出了“三个靠前”的号召(领导靠前、党员靠前、骨干靠前),在交通卡口、在社区、在实验台前、在监测站点、在水质断面,一个个忙碌的志愿者、一个个坚定前行的身影,志愿红、防护白、口罩蓝共同汇聚成监测人战“疫”的最美风景。
疫情终将过去,未来明媚可期,疫情防控歼灭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也是一场特殊时期的环境监测大考,经历过大战大考的“监测人”一定能激发更强大战斗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望得见蓝天、看得见绿水、记得住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