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藻又称蓝藻,由于蓝色的有色体数量最多,所以宏观上现蓝绿色。它是所有藻类生物中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在地球上已存在 33 亿年,是地球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光合自养生物。蓝绿藻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其细胞直径多在4-6.5μm。在温暖的季节,蓝绿藻会在湖区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蓝藻水华”,在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的湖泊蓝绿藻问题尤其明显。
蓝绿藻的危害
大规模的蓝绿藻爆发,会形成绿潮。它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蓝绿藻大面积繁殖还会导致水域中藻类种类单一,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藻类生存,不利于水域中培养和形成更多有益的藻类以及其他生物等。
蓝绿藻爆发会导致严重的水污染事件,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为2007年太湖蓝绿藻污染事件。当年6月,太湖蓝绿藻大爆发,几十厘米厚的蓝藻覆盖所有水面。据无锡市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除无锡水厂外,其余占全市供水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其后,尽管国家下了大力气治理太湖污染,蓝绿藻依然每年爆发。
更为严重的是,蓝绿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蓝绿藻的应对措施
蓝绿藻具有繁殖速度快、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对河流、湖泊、池塘出现的“不速之客”,需要及时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剿灭,所以,提前对水源水质中蓝绿藻进行监测预警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