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养殖水环境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基础,优良水质环境可以促进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的必要条件。溶氧、pH、氨氮、亚硝盐等是水产养殖水质中日常可监控的重要指标,同时监测尾水中总磷(淡水)、活性磷酸盐(海水)、高锰酸盐指数(淡水)、化学需氧量(海水)、重金属(铜、锌)、硫化氢等指标也可以反映养殖生产与环境友好程度,需要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日常关注。
1.溶解氧
2.pH值
3.氨氮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有危害,干扰生物渗透压调节系统,破坏鳃组织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摄食降低,生长减慢,引起中毒死亡。正常水产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过0.2mg/L,适宜控制在0.5mg/L以下。
4.亚硝酸盐
5.重金属(铜、锌)
在养殖水体中,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养殖水源水的工农业污染,重金属超标会加重水产养殖动物肝脏的负担,严重时造成养殖动物的死亡。一旦水体中有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就会通过与水体交换的鳃或者通过饵料进入水生动物体内蓄积,对水生动物造成危害。渔业水质对其要求含量铜要低于0.01mg/L,锌要低于0.1mg/L。
6.硫化氢
引起水生动物中毒。水产养殖水体中的硫化氢主要来自池底中残饵和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厌氧分解。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是酸性条件下的非离子态硫化氢进入水生动物血液之后能与水生动物血红蛋白中的铁结合,降低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导致水生动物生长速度变慢,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困难,易患病,甚至造成中毒死亡。一般认为水产养殖水体中的非离子态硫化氢含量不应高于0.1mg/L,育苗水体不应高于0.05mg/L,最好不检出。
7.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和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数,主要污染来源是饲料分解和养殖生物排泄物。淡水水域一般采用高锰酸盐指数反映化学需氧量。渔业水质对其要求含量海水养殖化学需氧量要低于3mg/L,淡水养殖高锰酸盐指数要低于6mg/L。
8.总磷
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总磷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添加剂、饲料分解物及养殖生物的排泄产物,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活性磷酸盐),各种形式的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浮游植物在合适的氮磷比范围内且在过量提供的条件下,生长旺盛,突发增殖,破坏生态结构,引发赤潮,造成缺氧环境。合渔业水质对淡水养殖总磷含量要求低于0.2mg/L,对海水水产养殖活性磷酸盐含量要求低于0.03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