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洗脸、喝水做饭、洗衣洗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来水水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在生活中与大家息息相关的自来水水质问题吧!
自来水水质常见问题
1.水垢
造成原因:自来水是由天然水净化而成,水中含有微量的钙等矿物质,在加热后水中部分矿物质形成水不溶物析出,极易附着在加热容器的内壁或漂浮于水面,便是大家肉眼可见的“水垢”。自来水是含有一定矿物质的天然水,其矿物质含量是在科学标准内的,是最经济实惠、健康的水,可以放心饮用。
解决建议:可在水壶中加入白醋后均匀浸润容器内壁后静止一段时间,即可去除。
2.水黄
造成原因:
①自来水停水后水黄,停水后恢复供水的过程中,管道内的一些附着的杂质会被强水流冲刷进入管道,导致自来水出现暂时性水黄现象。
②经常性水黄,尤其在早晨刚开始用水时尤为明显。这可能是小区内共用用水管道或户内管道年久失修、锈蚀严重所致。
③对于通过二次供水设施供水的住宅楼宇,蓄水池或蓄水箱长时间没有清洗或防护不当,也可能导致水质变黄,混浊。
处理建议:
①短时性水黄现象可通过排放掉黄水解决。
②因管道问题引起的水黄,建议用户及时维修或更换老旧受损管道。
③根据《湖北省城镇供水管理条例》和《湖北省城镇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规定,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每季度对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清洗消毒一次,如有发现小区二次供水水池或水箱长时间未有清洗的,应联系管理单位尽快安排水池清洗及消毒工作。
3.水白
造成原因:供水管网中溶入了一定量的空气,在压力的作用下溶解于水中,形成了极细的气泡,导致从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夹帯了大量微小气泡(肉眼观察不到),表面看起来就呈现出乳白浊色。
处理建议:只要静置数秒钟后,这些小气泡会慢慢跑掉水就会变得清澈。
4.水中有消毒水味
造成原因:在自来水净水工艺中,普遍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其在生产过程中,剩下的余氯含量能有效抑制配水管网中的细菌。根据国家卫生饮用水相关要求,自来水中必须保证一定的余氯量,才能有效抑制自来水中的微生物在输送过程中复苏滋生,确保用户终端用水安全。由于用户距水厂有远有近,管网中余氯含量大小会有一定差异,用户对水中氯味的感觉也会不同。
处理建议:自来水煮开后敞开静置一段时间,氯味将逐渐消散。
常见自来水水质谣言及真相
1.“千滚水”、隔夜水,毒物超标?
谣言:千滚水是指反复烧开的水。有些人称千滚水有毒,因为水中含有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成分。
真相: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亚硝酸盐不高于1mg/L。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现场做过权威的测试,将自来水煮沸1-20次后,分别检测每次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每沸腾一次,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略有上升,但是即使沸腾了20次的水,亚硝酸盐含量仍在0.05mg/L之下,远低于国家标准上限值,是安全的!
2.“水质电解器”测水质?
谣言:“水质电解器”能检测水中重金属含量。
真相:“水质电解器”就是将两根金属或碳棒(即电极)放在要分解的水中,然后接上电源。“水质电解器”的阳极是铁棒,铁经过电化学反应,将会生成氢氧化铁,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红褐色的沉淀。阴极是铝棒,铝经过电化学反应,将会生成氢氧化铝,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绿色的沉淀。可以说“水质电解器”的电极才是造成沉淀的元凶。往纯净水里面加一点点食盐,然后再进行电解,会出现比自来水更可怕的视觉效果。
4.TDS检测笔测水质?
谣言:市场上售卖的tds检测笔能测水质。
真相:TDS检测笔是通过笔端的两个电极测试水的导电性,导电性越好,说明水中可导电的溶解性离子越多,但不能准确反映自来水水质好坏。TDS检测值超过1000肯定不符合标准,说明自来水可能受到了污染,但是当检测值低于1000时,比如检测值分别为200和300的水,就不能说200的水比300的水质要好,只是表征了水中溶解性离子数量的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