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治理中,常见的水质污染物指标有COD、BOD、氨氮、总氮等。其中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垃圾填埋场等,大量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给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目前,氨氮是环境行业在日常分析中必须检测的项目。
国家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氨氮含量都有明确的控制范围和限值。例如,依据国家环保标准方法《HJ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该方法原理是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测定吸光度即可根据绘制的标准曲线得到氨氮的含量,该方法测定上限为2mg/L。
那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氨氮含量时要注意什么呢?
1.纳氏试剂中的二氯化汞(HgCl2)或碘化汞(HgI2)均为剧毒物质,使用时即便再三小心,还是会有皮肤不小心接触到的情况发生。
2.实验室配置的纳氏试剂使用寿命比较短,容易易沉淀、浑浊。配制后保存期通常只有三个星期,随着沉淀增加还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3.配制溶液时所有的用水都要用无氨水,而且不可以用普通的滤纸过滤,否则容易污染纳氏试剂。
4.试剂的安全管理相当严格,购买剧毒化学品的流程十分繁琐。
纳氏试剂(Nessler)是指一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用于测定空气中、水体中氨氮含量的试剂,是一种常温下略显淡黄绿色的透明溶液,随着暴光时间增加逐渐生成黄棕色沉淀,溶液会渐渐变黄。由于碘离子和汞离子在强碱性条件下,会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并且此颜色在波长420nm处会有强烈的吸收,而生成的这类红棕色络合物的吸光度会与其溶液的氨氮含量成正比,所以可用测试反应液的吸收值来测定氨氮的含量,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