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质监测是为了评估地表水体的水质状况,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地表水包括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沿海近海、洼地湿地等,下面是水质监测的要点。
地表水水质监测参数有哪些?
地表水水质监测通常涉及多个参数,包括溶解氧、浊度、pH值、电导率、总悬浮物、总溶解固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重金属等。这些参数可用于评估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位布设
1.根据不同的水体类型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例如,河流、湖泊、水库、沿海海域等,每种水体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受污染的特定情况。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以能够全面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考虑水体的流动情况、深浅、宽度、水力条件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和位置进行监测。
3.考虑潜在的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选择离污染源较远的监测点位,以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
4.考虑水体的不同利用功能和重要用途,如饮用水源、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选择相应的监测点位。
5.确保监测点位布设合理,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能够覆盖整个水体系统,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等关键位置。
地表水水质监测频率
地表水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监测频率可以根据监测目的、季节变化和地方要求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监测是常见的做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设备
选择适用的水质监测设备和仪器,如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溶解氧仪、浊度计、pH计、电导率计、化学分析仪器等。
地表水对于人类生活、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它是人类饮用水、灌溉水、工业用水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来源。通常应遵循《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