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成分越来越复杂,生物毒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排放水体的水生生物生存,同时也将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群落。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能快速评价水质安全性,弥补传统水质评价方法的不足,与实验室理化分析“双剑合璧”,为饮水安全保障加上双保险!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的相关情况。
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技术
1.发光菌生物毒性检测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发光菌作为生物监测器进行的水质毒性检测。利用发光菌体内发光的特性,将发光菌加入水体样本,发光菌会因受到水质毒性的影响而活性降低,活性降低的发光菌不再会发出光亮,监测人员可以通过发光菌的发光量,发光面积对水质进行判定,并且此项技术能够运用到超过两千种不同毒性水质监测当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2.鱼类生物毒性检测
鱼作为水族中食物链的顶端,其生命体征是监测水体毒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将鱼放入含有毒性的水体内,通过解剖观察其体内细胞,可以直接明了的判断水体污染毒性物质,另外通过对鱼类胚胎的观察可以分析水体中带毒物质的合成方式,从而找到解决水体污染的办法。这种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技术能够直观的为人类提供带毒水体的确切资料,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是何种物质对水体造成了污染,从而第一时间进行人工干预,保障水质安全。
3.大型蚤生物毒性检测
大型蚤作为淡水生物中最重要的种群,对有毒物质反应比较敏感,繁殖周期短,适合大批量培养用于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中,且大型蚤是国际标准的毒性实验生物之一,对大型蚤的生物毒性检测,可以有效地反应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渣,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废水、工业废水的水体毒性评价,为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器的研究发展提供科学监测数据。
4. 藻类生物毒性检测
水藻作为淡水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它的产生和消亡与水质有最直接的关系,利用藻类植物来检测水中含有的毒性物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之一。由于藻类生长周期短,繁殖量大,检测成本低,通过显微镜对藻类的细胞进行观察,就能清晰地看到藻类中毒的症状,从这些症状中判断水体含有的有毒物质。藻类作为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毒性检测方式,在各国被广泛应用,并且藻类的毒性研究监测数据能为水质生物毒性监测仪提供必要的科学数据支持,提高了监测仪的监测水平。
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标准
国家海洋局《污水生物毒性监测技术规程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费歇尔弧菌法》提到,样品毒性水平的表征方法采用检测结果中的15min发光抑制率H进行评价。根据H大小将水质生物毒性等级分为3级,相应等级分别为低度毒性风险、中度毒性风险、高度毒性风险,分级方法如表1所示。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制订的水质毒性分级标准中,根据相对发光率的大小将毒性等级分为低毒、中毒、重毒、高毒、剧毒5个等级,如表2所示。
表1污水样品生物毒性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表2水质生物毒性分级标准